5月19日18:45会计学院“古韵巧手,雅韵传承”励能课堂授课项目“非遗缠花”顺利开展。让我们在缠花的世界里,寻觅时光的痕迹,感受文化的传承!
“缠花”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诗人宋祁《春帖子词·皇后阁十首》中的“宝幡双帖燕,彩树对缠花。”古人多爱以花为饰,簪于发间,由于新鲜花朵保存时间不长,于是机智的古人想出了一个点子,用传统工艺——缠花,来留住鲜花的美。缠花工艺源于明,盛于清,是一种以丝线、纸板、金属丝为材料的传统造花工艺,经过一系列加工,制作出来的成品被古代女子作为发饰。现今,缠花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。
缠花是多种艺术的结晶,融汇了绘画、剪纸、景泰蓝、刺绣、编织、雕塑等工艺的特点,既具有工笔画的精细逼真,还用到与景泰蓝工艺相似的铜丝勾绘形态,应用刺绣的用线技巧,使得每件作品都具备雕塑的立体生动感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鸟、兽、虫、鱼、花、果、汉字等,均可用缠花制作。
首先,由小老师高小颖为同学们揭开了缠花的神秘面纱,详细讲解了缠花的历史和意义,并为同学们演示了缠花的操作及注意事项,让同学们对这项技艺有了初步的认识。
随后,小老师让大家选择自己心仪的非遗缠花款式,并让大家领取手工艺品的材料。
最后,在实操环节,同学们跟着视频节奏一步一步地尝试制作。起初,同学们的动作略显生疏,但在小老师的耐心指导下,大家逐渐掌握了技巧,作品也逐渐成型。最终,同学们都完成了自己的缠花作品,获得了一次独特的文化体验。
DIY手工制作和非遗文化结合,让中华文化得以延续。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同时,还注重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。在课堂上,小老师们引导同学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,并将其与现代审美相结合,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作品。提升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,让更多的大学生充分重视并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,让缠花这种艺术形式绽放出新的风采,让非遗传承“出彩”又“出圈”。